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555手机网 (https://www.555shouji.com/)- 热门手机、手机评测、云手机、手游、5G!
当前位置: 首页 > 4G频道 > 通讯 > 正文

董家鸿院士谈疫情教训:社区医院基本失守,都挤在大医院

发布时间:2020-03-18 09:46:42 所属栏目:通讯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董家鸿院士谈疫情教训:社区医院基本失守,都挤在大医院

第三,远程会诊系统已经在武汉地区的5家医院里面布置了,提供给医院做远程多学科的专家会诊。我自己亲自主持和参加的会诊就有4个病例,我们是组织了上海、广州、北京专家,给他们进行会诊,会诊了以后对治疗决策和治疗方法有一定的指导帮助作用。据我了解和随访,2个病例通过会诊以后调整了治疗方法和策略,病人病情得到了好转,向着康复的方向转变。

在这个方面,我们中国医师协会是和清华大学合作,清华大学是提供技术平台、技术支撑,远程医疗技术平台的技术支撑,整合了清华大学以及互联网高科技的公司,还有联通集团。我们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了40多个分会,近万名专家作为志愿者参与到远程医疗当中,这也是为了国家联防联控机制提出的前方临床救治和后方多学科学术资源相结合的这样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学防治模式。

另外我们在隔离点管理了95个隔离区,到目前为止11000多名康复患者,提供了全人群的精准管控,极大地提高了康复者隔离区管控的效率。

3、《科学大师》:一下子上了这么多系统,这些系统在整个开发当中花了多长时间? 

董家鸿院士:这个系统总共研发时间是花了一个多月,自测评估系统是花了10天的时间,我们第一时间感受到武汉的疫情爆发,大量的病人聚集医院造成社会恐慌,第一时间就设计了自测评估系统,10天时间就上线应用了,缓解社会恐慌、引导理性就医发挥了作用。

第二个系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花了15天的时间。这个系统我们是和武汉一线的几家定点医院合作的,像雷神山医院、天佑医院,还有武汉的中南医院这几家合作,花了15天的时间。

其他的系统都在陆续的,像智能机器人花的时间比较长一点,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进入临床使用,还在试验阶段。智能分诊系统研发得也比较快,也花了15天时间。

隔离区的管控系统是2月23日到了武汉以后,和武昌区政府领导、一线的医生座谈调研以后发现需要这样一个系统。原来他们都是靠手工管控那么多人,很困难,效率很低。我们了解到这个需求以后应急花了2天时间。

这些系统为什么能够短时间研发出来?是因为我们过去还是有这方面的积累,因为长期在关注着国家健康医疗的需求,平时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技术的积累和储备,这个时候正好应用到这里。

4、《科学大师》:现在远程医疗难在哪?人工智能对远程医疗能起到哪些支撑作用?

董家鸿院士:远程医疗目前最大的难点、痛点主要在于病人信息量巨大,高通量传输需要保真、清晰、无延迟,比如患者肺部CT标准影像会包含5000到6000张连续图片文件容量甚至多达几百兆,以往的技术很难实现大规模数据传输。另外,延迟问题使双方交互存在障碍。

我们研发的远程移动协同诊疗系统克服了这几个问题:一是应用了先进的数据压缩技术,保证庞大数据通畅传输的同时实现了超低时延的传输,远程专家实时同步参与诊疗;二是使用了独创的影像增强算法,全面提升了远程端影像清晰度,让远程专家可以看到和原图一样清晰的CT影像;三是视频图像的冻结技术,让远程医生可以冻结影像资料,进行标注和操作指导;四是全球多节点覆盖,实现包括亚洲,欧洲,美洲等跨洲的高清音视频沟通。

比如在手术操作的时候,我们通过视频画面的共享,远程的医疗可以冻结这个画面,比如手术的画面可以冻结,在视频上进行标注、引导,对一线的医生进行操作指导,这就是远程的交互协同,这些都是以前的系统所不能实现的,通过我们这个系统解决了这些远程医疗当中的障碍。

董家鸿院士谈疫情教训:社区医院基本失守,都挤在大医院

二、智能化疫情防控体系可复制

5、《科学大师》: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康复智能管理的体系?比如它包括什么样的高科技,是怎么实现一整套管理的?这个系统是不是适合全球?除了适合新冠肺炎以外,是不是适合其他的一些疾病的比如说康复智能管理?

董家鸿院士:它是一个自主的测评,康复人群自主测评,和系统的管控相结合的这样一个系统。也就是说每个康复者都有智能手机,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对自我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但是这个评估是根据手机的问卷,他的体温,他的症状,有没有呼吸道症状,有没有其他消化道症状等全身症状,它的检测结果也会共享到这个平台上面。

这些信息会推动系统汇总到网格员,每一个隔离区都有一个终端,这个终端的医生和护士,管理人员就会了解到这个区域里面所有康复者的状况,精准到每个人,都在这个系统里有显示。每一个隔离区的信息又汇总到区政府的卫健委,和我们的终端里面,这样区政府就可以对整个区的所有隔离点里面旁副人群的状况有掌握。同时掌握整个隔离区,每一个隔离点床位的情况,还有预计出院病人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整体掌握资源,今天预计有多少床位空出来,同时对多少病人康复者进入隔离区,可以精准地进行资源调配。

隔离区将来这个系统还会为每一个康复者提供长期的健康追踪,直至我们观察的终点,比如一年后病人全身的情况怎么样,我们还会定时提醒这些患者做定期的随诊,到医院复查,这样就把这个病人进行了全程的管理,确保每一个病人能够最佳康复。隔离区的病人还可以在隔离区和网格管理员、医生和护士进行互动、交互,除了医疗方面这些求助之外,生活上的求助也可以提给隔离区的管理员,这样提高病人隔离区生活的体验和满意度。

我们希望这个系统将来也能成为其他的慢病或者疾病恢复以后的管理工具,确诊管理。因为这个系统其实是有普适性的,它可以转换成其他任何疾病全程的管理。

6、无论是评测还是智能分诊,还是远程医疗,包括后面康复人员的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在疫情过后我们会推广吗?还会有复制性吗?

董家鸿院士:这个系统将来的推广和可复制性。

这个系统对传染病的疫情防控是有重要作用的,同样可以推广到未来其他的慢病管理,像个人自测系统可以推广到任何疾病,都可以做个人健康的评估。因为现在国家2030行动计划也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要普及健康知识,要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通过这种个人的健康评估系统,我们可以实现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另外对自我的健康评估掌握自己的情况。当然,未来我们还会在这个系统基础上面针对不同疾病的高风险人群,比如心血管疾病、肺病、肿瘤这些高风险人群,我们还会设计不同的专项的自测评估系统。

(编辑:555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