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降速门,人们为何反感计划报废行为?
苹果虽然没有垄断智能手机行业,但在iOS阵营生态内,尤其在高端市场,它具备一定的垄断地位,但由于其老产品的长期耐用特性,苹果事实上经常面临来自于自身老产品的潜在竞争,但苹果却没有意识到它与Android厂商的竞争态势非常激烈而且不容忽视。 对于Android厂商来说,事实上由于操作系统本身的开放性、碎片化特点,多年来厂商们一直费力解决用久卡顿、变慢的现象,包括从定制系统层面的优化以及与第三方安全厂商合作对后台程序自启动的限制以及对恶意软件的监控与把关等等,对于Android厂商来说,如何让老旧设备变慢的时间延长才是它的卖点,如何让它的运行速度媲美iPhone是它们追求的目标。也这下好了,iPhone人为操控变慢,静候Android的追赶。 另一方面,无论是Android还是iOS的应用开发者,都在投入巨资提升应用产品的性能与产品体验的流畅度,却不想苹果这样一设置降低用户体验,开发者的辛苦就付诸东流,也难怪开发者也站出来称自身替苹果背了黑锅。当所有人都在努力与手机变慢做斗争时,苹果却在人为降低手机速度,反其道而行之,与智能手机发展大趋势相悖,遭遇舆论指责与用户投诉就不难解释了。 它对苹果造成的后续影响会是什么?笔者认为:
人们之所以反感智能手机的计划报废行为,还在于,这是这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资本家为增加销量故意制造不耐用商品的一种策略,这是过去物质不充裕下少数寡头垄断市场的工业时代的思维,它不符合今天的时代大势与社会多数主流消费者的利益。计划报废本质是厂商单方面加速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来谋取利益最大化,却也是一种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加速了电子垃圾的生产速度,剥夺用户对产品体验的合理诉求与产品寿命预期,也是一场转嫁环保成本的博弈——因为和计划报废策略息息相关,那就是环境保护。 计划报废策略越盛行,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工业废弃物与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苹果今天遭遇的舆论指责对行业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在智能手机行业,计划报废或许并不是苹果一家厂商的策略,当然,现在也不会有厂商光明正大地承认自己采用了计划报废策略,但苹果目前的舆论困境与信任危机会让更多厂商考虑放弃这种策略,因为一旦被公众知晓,很可能造成致命的打击。在未来,在市场的强势竞争下,消费者手上的智能手机产品的总趋势是使用寿命越来越长,体验越来越流畅,降频降速是用户无法容忍的,计划报废策略或许会逐步淡出人们视野。 作者王新喜,TMT资深评论人,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我的微信公众号:redianweiping (编辑:555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