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线专家:中国有14亿人,"群体免疫"做不来
第二,群体免疫后,即使有抗体,不管是禽流感、甲流还是SARS,像流感的抗体在人体内的时间比较短,有的人到不了一年就基本上测不出来了。像SARS的抗体,大部分人6个月就测不到,有一部分人是一年,两年以后少数人还会有一定的抗体,产生抗体的低度保持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要正确对待“群体免疫”的概念。比如,要花多大的代价,即便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产生的抗体能保护多久,这是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应该分不同的环境来想这个问题。一个是首先要面对这个科学问题;第二,要付出多大代价的问题。第三,国情不一样。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中国是个讲情感、讲人情、讲孝顺的国家,尊老爱幼,所以说是不太一样的。 问题2:在面对新冠肺炎的时候是否有必要全套防护?是不是需要负压病房?针对“群体免疫”的问题,这个防控政策在英国您怎么看待? 童朝晖:先回答“群体免疫”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承认英国是一个老牌的公共卫生做得非常好的国家,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专家在世界上都是顶级的,他们提出的概念应该也是适合国情的,我们有很多方面应该向他们学习。 我在电视上看见欧美国家医生戴着N95,穿一个隔离衣和手套,我认为就够了。里三层外三层没有必要,我觉得应该合理的防护。 把N95戴好,手套戴好,我甚至认为勤洗手比手套还要重要。手在工作期间不要抠鼻子、抠眼睛。下班以后肯定要洗手洗澡。不用过度防护,这是我一贯的观点。 邱海波:我同意童院长说的。在新冠病房整体的防护方面,我们做的是非常积极的。 作为一个以飞沫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N95口罩可能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接触传播。也就是说,如果进入收治COVID-19病人的病房里,不进行任何操作,或者说不做污染性的操作,N95口罩和外科隔离服以及手套就够了。 但是,如果要做吸痰、气管插管、器官切开等高危险操作的时候,要有眼罩和面屏,这是至少需要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正压的头罩。只有在高危操作的时候防护级别才有必要提高,像童院长说的,这样的防护级别对于一般情况是足够的。 问题3:在印度这样一个比较农村化的国家,以中国过去的经验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经验,能不能照顾农村贫困人口免于新冠肺炎的影响?我非常想要学习中国的经验教授。 杜斌: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中国和印度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对于农村社区医疗体系的方面,武汉也是中国新冠肺炎的暴发地,有非常好的三期诊疗体系,包括武汉城市的部分,也几乎包含了武汉所有的农村区域。 不管哪里有病人,哪怕这个病人是来自于武汉的农村,病人都会送到乡村诊疗所,这些乡村诊疗所也是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在那里进行免费治疗。中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来确保隔离所有的疑似病例和前期处置,但是这个经验很难在别的国家被复制。我不太清楚印度的情况,如果你们没有这种医疗体系的话,我的建议是保持社交距离可能是比较实际同时能够实践的一个方法。 曹照龙:两三个月前湖北也面临这些问题,除了武汉之外,很多地级市也有很多病人,尽可能的把病人往市里比较大的医院集中救治,这样对于保证病人的成功救治可能是一个保证。毕竟呼吸道传染病来的这么突然,让乡镇的医院进行救治和把病人集中到市里的医院进行救治,对于病人的治愈和健康保证肯定是不一样的。 问题4:在物资短缺的地区没有N95口罩的话,进入传染病房跟COVID-19的患者面对面的接触时,如果多戴几层口罩是不是也会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呢? 童朝晖:实际上戴口罩不是在乎多少层,是在乎周边跟脸贴合的是否紧密。我看很多人戴了N95以后外面再戴一个外科口罩,其实外科口罩是翘着的。 为什么叫N95呢?阻挡95%的微生物。外科口罩叫N90,能阻挡90%的微生物。如果说真没有N95,戴好外科口罩,其实一层就够了,但它只阻挡90%的微生物。关键的是要和脸部、鼻子贴合得很紧密。 我把我当年在SARS时戴的口罩照片拿出来,我发现我戴的是纱布口罩,什么微生物都可以进来,我后来想还吓一跳。大家知道,纱布口罩当年都是洗了反复用的。 第一,是正当的防护;第二不要太过于的恐惧;第三,国内一般的医院不会有那么多负压病房。比如说ICU20张床,要20间负压病房吗?不太可能。军人打仗没有高级武器就不打仗了吗?你就不上战场了吗?我每次到一个地方说,在负压病房不如开窗通风。只要窗户空气流动很好,通风很好,这种工作环境是最好的。 大家想一想,负压负压都吸到哪儿去了?都吸到病房里去了,进去以后浓度更高。为什么要负压?窗户打开流动不更好吗?有些观点也是不对的,而且我们的条件也是不具备的。真正建一个负压病房投入也很大,像一些传染病医院也不是说ICU每一间都是负压病房,只有几间负压病房。像武汉、欧美国家那么多病例ICU床位都不够,更甭说是负压病房,我想这个东西不是必需的,也不是们不上战场的理由。 问题5:在收治外科病人的时候,尤其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应该如何防护?在病毒环境下医生如何做好手术中的防护? 童朝晖:第一点,首先要对每个手术的病人进行甄别。首先是要有手术适应症,或者需要急症手术,这是一个条件。如果说不是急症手术,往往要通过核酸检测,判断是否是新冠肺炎的患者,是否是疑似或者是密接者。如果是以上情况,择期手术的病人不建议着急做手术。 第二,如果是急症需要手术的,在武汉其实也有不少患者做了手术,医护人员在特殊情况下也接受了手术。对于新冠肺炎患者,如果是因为急症的外科指症需要做手术的,手术室还是应该有专门的流程。在武汉同济、协和给新冠肺炎患者做手术基本上是三级防护,条件好一些的会戴正压头罩套来帮助做手术。 但是通常情况下,如果能够做到在隔离病房防护到三级,也就是所谓的“红区”,包括在做手术的时候做上防护目镜,戴上面屏,条件好的戴上正压头罩套,我认为做手术没有问题。 问题6:新冠病人的排泄物可能的传播渠道是什么?我们的汗液、精液是否可以作为传播途径传播呢? (编辑:555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