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逝世十周年,“苹果帝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手机频道】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和今年一样,2011年入秋的北京也同样下起了连绵细雨。作为大陆首家Apple Store,2011年10月5日的北京三里屯不仅有一家正常营业的零售店,也成了人们前来悼念乔布斯的“聚集地”。 和当时有所不同的是,那个几乎一手创办“苹果帝国”的领头人,如今已经离开了整整十年。 在库克接替乔布斯担任苹果公司CEO的这十年间,依托iPhone、Mac、iPad、Apple Watch等多条产品线的不断迭代以及iOS、macOS、iPadOS等系统的持续更新,App Store和开发者生态的趋于完善,使得这家公司在近十年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受关注且热度最高的科技企业。 根据苹果最近发布的一次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财季营收814.3亿美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为217.44亿美元,同比增长93%。所有产品营收均实现了两位数百分比增长,所有地理区域营收均创新纪录。 虽然当年发布会上乔布斯手中展示的iPhone 3Gs和MacBook Air在产品力层面已不可和当下的同系列新品媲美,但硬件作为苹果最大的“现金牛”业务,已经刷新了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 同理,作为核心的“OS”业务,苹果也已涉及到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电视和汽车等领域。这家公司在未来也试图通过AR+VR硬件的形式甚至是造车引领下一个十年。 与此同时,苹果正通过App Store的合理分成以及更全面的系统生态体验,完善并提高用户对苹果的粘性,打造一个企业+产品+服务与用户、开发者之间的完美闭环。 就在本月,根据知名数据调查机构Asymc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iPhone诞生14年后,其总销量已经超过了20亿部。更夸张的是,在调研机构AppleInsider的一份给投资者的报告中,首席分析师Daneil Ives表示,新品iPhone 13系列的需求看起来“一开始就很强劲”,2021年中国的预购量将领先。此外,他还提到,苹果可能将iPhone 13系列的产量设定在1.3至1.5亿部之间。 iPhone,这款自2007年发布初代机型的手机不仅成了当年乔布斯的“杀手锏”,也让这家科技企业重回大众视野。 与此同时,iPad、Mac、Apple Watch也跃跃欲试,组建了以iPhone为中心的“产品线战队”,接连实现营收同比增长。 和乔布斯时期不同,服务成了在新品类诞生前,苹果增长的新爆发引擎。根据2021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服务净营收174.8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31.56亿美元。 作为“继承人”,库克治下的苹果有着包括iCloud、Apple Music、Apple Arcade、Apple TV+、Apple Fitness+等在内的订阅服务矩阵,在形成除产品粘性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与苹果之间的联动。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以供应链管理出身的库克深谙产品定位的核心宗旨,即“刀法精准”。 最新发布的iPhone 13系列,即便外观设计没有大幅改动,但依旧通过诸如影像能力的升级、屏幕刷新率的提升等细节改进获得了预订量上的突破。 而时隔近两年半后推出的第六代iPad mini更可以算作是其中的代表产品,3799元起售价的第六代iPad mini为64GB的存储空间,苹果并没有推出128GB的机型,直接便跳到了4999元的256GB容量。 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财季中,凭借iPhone 13系列和第六代iPad mini、Apple Watch Series 7等新品,苹果依旧可以收获净利润的同比增长。 就在上周,据南华早报的消息显示,iPhone 13系列的国行预约量已超过500万。而在这500万的数字中,包含了第三方经销商和苹果官网的预订,其中仅京东这一个平台便收到了超过300万份订单。 不过对这家科技巨头来说,未来的挑战决定着下一个十年的“话语权”。 苹果与Epic Games的官司闹的沸沸扬扬,最终有关“分成比例”、“重新上架”的利益话题将何去何从?如何常年保持现有产品线的吸引力也需要重新定义。最重要的则是谁能扛起iPhone大旗成为下一个“现金牛”业务?目前来看,在乔布斯逝世后发布的Apple Watch显然并不具备这一潜力。 也许曾多次被爆料的AR+VR设备以及造车是投资者期待的下一波爆发引擎。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